top of page

香港魚塘歷史及文化

香港的魚塘主要集中在新界西北部后海灣一帶臨海地區。

 

歷史

早年的新界西北部主要以稻田和基圍養殖結合作為漁農生產模式。元朗一帶的魚塘部分原為村落的風水塘,直至1920年代開始商業營運。1940年代起,后海灣成為了飼養烏頭、生魚及其他淡水魚的主要地方。1960年代,由於市場對淡水魚需求大增,大量稻田和基圍轉為魚塘,大生圍、和生圍等魚塘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。香港淡水魚養殖業的高峰期為1980年代,魚塘的面積由 1954年的186公頃,增加到1986年最高峰的2,130公頃。

 

文化

香港的塘魚養殖歷史悠久,養魚戶多年的養魚技藝仍保留至今。香港魚塘淡水魚養殖技藝已被列入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」的傳統手工藝,承載著香港魚塘歷史、養魚戶多年的技藝、傳統智慧和文化價值,是香港重要的歷史與文化。

bottom of page